
大自然教育学基本原则概述
大自然教育的起始法则——融入法则:
融入法则是大自然教育的起始法则。融入是儿童在大自然中智慧成长的前提,没有融入的存在,大自然只不过是树林、草地、花朵组成的游乐场,就像很多儿童都会去公园、动物园,爬过山,看过海,但是从中真正能有收获的并不多,大自然仅仅成为了简单的娱乐、休闲的方式之一,最多是空气新鲜、环境优雅而已。同时,也恰恰折射出其实我们从来没有脱离过大自然,我们一直在意识中告诉自己,我们离不开自然,不论古代还是现在,也不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即便我们不完全了解大自然的伟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便更多的森林公园的开放,交通也越来越方便,甚至在大自然中的活动越来越丰富,我们的孩子最终却仍然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了。因为,我们的孩子并没有融入自然,而是作为参观者、收获者,甚至是破坏者。那么,何谈在大自然中成长,在大自然中学习呢?又何谈大自然教育呢?
大自然教育的过程法则——系统法则:
系统法则是大自然教育的过程法则。大自然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就必须有系统,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教育。大自然教育不仅仅只是把儿童放回大自然中去,这只是开始,而融入也不等于放纵。大自然教育必须是系统的,儿童和大自然都有着各自的规律,有异有同,儿童的成长是分秒不停的,只有按照儿童和大自然的发展规律进行引导和促进,儿童才能融入于自然,在大自然中高效的成长,绝不是“偶尔”,也绝不是“随便”,而是系统的。
大自然教育的结果法则——平衡法则:
平衡法则是大自然教育的结果法则。人类的生存的环境由两部分组成,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时也是儿童的成长的环境,缺一不可,既不能匮乏,也不能过量,我们现在之所以更加重视大自然教育,是因为城市的发展,信息化的普及,使我们远离的大自然,所以我们倡导儿童要回归自然,然而,这些同样是文明的产物,是人类进步的结果,儿童回归自然,不等于放纵与自然。所以,就需要平衡,需要合适的度。失去了平衡,即为过度,过度即为有害。所以,大自然教育必须遵守“机械”和“生动”的平衡,“主动”与“被动”的平衡,“社会”和“城市”的平衡。绝不是无所约束“疯玩”,也不是枯燥无味的“调研”,而是学和玩的平衡,学与习的结合。平衡即为合理,平衡即为自然,平衡即为客观,这也是大自然教育最终帮助儿童的思维所达到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