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信息基本概述

   从信息对思维的作用来区分,我们可以把所有的信息分为两类:一类我们称之为“机械类信息”,一类我们称之为“生动类信息”,两类信息对思维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是由信息本身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的。

   大自然中原生存在的生动类信息让我们的思维充满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而机械类信息让我们的思维具有更强的秩序性、严谨性和持续性。这两大种类的信息缺一不可,应该保持合适的比例和平衡。机械类信息是有人类根据客观规律或者是根据客观规律重组而发明、制造的产物,其严格遵守着创作者的逻辑。所以,创作者的逻辑思维越严谨,所制作的秩序性、严谨性和持续性就越强,而对于接受此类事物或者信息组合的秩序性、严谨性和持续性就越强。机械类信息分为有效机械类信息、无效机械类信息和有害机械类信息。有效机械类信息多源于客观规律的总结和应用,这就帮助儿童的智慧可以更好的接受和吸收这些客观规律,如:语文、数学这些科学文化知识,从而使思维更符合客观规律,从而使思维更严谨、秩序、持续,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提高儿童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效率,更好的为学习、生活服务。如果缺少了机械类信息,会造成儿童思维逻辑性缺失,处理问题缺少原则,这无疑是不好的。

   生动类信息和机械类信息应该是平衡的,生动类信息缺失会失去灵活从而呆板,机械类信息缺失会失去严谨从而散乱。假如我们把儿童智慧的成长比喻修建一座高楼大厦的话,机械类信息就如同用来盖高楼大厦的一块一块的砖头,而生动类信息就是连接砖头之间的水泥。没有砖头,水泥只是一团浆糊,而没有水泥,砖头也无法拔地而起。机械类信息和生动类信息吸收的比例应该是21。“2”是指生动类信息的吸收量,“1”是指机械类信息的吸收量。普遍规律下,3-6岁儿童每周至少有一天要回归大自然。同时,儿童也必须吸收有效机械类信息,所以大自然教育并不是让儿童放弃机械,而是保持平衡。大自然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生动”和“机械”相结合,最好的平衡方式,就是将“机械”还原于“生动”,让儿童在“生动”中发现和总结“机械”因为“机械”本就是对“生动”的总结和提炼,当语文碰到了兔子,数学遇到了玉米,图形和沙子结合在一起,这才是大自然教育的真谛,将“学”和“玩”完美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