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类“食物”营养缺乏的表现
生动类“食物”匮乏到底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营养不良”的表现呢?
研究人员把身体发育相近、思维发育相近的孩子分成两组。试验组的研究人员给孩子们编了一个童话故事:《老虎吃鸡》。研究人员给孩子讲的细节展示很清晰,逻辑性很好,秩序性很严谨,并把它做成动画片的幻灯片的样子放给孩子看,一边看一边讲,等孩子记熟以后研究人员跟孩子聊这个故事,故意在中间某个部分说错。在原故事中说的是“老虎先拿右爪子按住鸡”,但是研究人员说的时候故意说“老虎急不可待地拿左爪子按住鸡”,这时孩子会脱口而出:“叔叔错了,叔叔错了,不是伸的左爪子,伸的是右爪子”。这就是机械类“食物”过剩导致的思维僵化性的表现。我们成年人都知道,本来“先伸的左爪还是先伸右爪”,对故事本身没有影响的。而在孩子未来进入社会之后,这样僵化、呆板、固执,甚至是偏执的思想,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快乐,甚至影响到事业的成功,或家庭的幸福。
对比组孩子试验时,研究人员把他们带到野生动物园,在车里给老虎投活食,孩子们也在车里看。同样是“老虎和鸡”这个核心,孩子们的反应却不一样了。有的孩子说:“叔叔叔叔,赶紧把那个老虎打跑。”研究人员说:“为什么呀?”“那小鸡多可怜啊,咱们救救它呀。”这就是活灵活现的童话故事出现了啊,是由三岁的孩子编的。然后另一个孩子很激动,说:“嘘,叔叔咱们跑吧。”我们说干嘛呀?“那个鸡要是不够老虎吃,老虎来吃咱们怎么办啊?”这又是一篇故事跃然纸上……这样的就不是僵化的思维,就具备了创想能力、主动思维能力。
所以这就是生动类信息和机械类信息孩子思维形成、表达过程中的不同的作用。
孩子长大后同样需要生动类信息和机械类信息这两类“食物营养”的平衡,如果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生动类信息不匮乏,在成长过程中机械类信息也相对充足,那么这类孩子未来的学习成绩不是城市的孩子所能比的。我们研究的数据告诉我们,就算大城市的孩子用功到把床板坐穿,考分也很难追上生动类信息丰富、机械类信息也相对充盈的农村的孩子。因为这类农村的孩子,生动类信息和机械类信息“营养”丰富,且相对均衡。就像一个营养充沛、身体健壮的孩子在赛跑中一般会赛过营养不良、孱弱的孩子一样。
这就是生动类信息和机械类信息对孩子未来学习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