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自然与儿童的情感发展
自然既把眼泪赋予人类,就表示出,他会赐予人类一颗仁慈的心。
失去了与大自然的亲近与交流,儿童的精神世界将变得空泛而死板,儿童也将因此失去自身所蕴藏的灵性。对情感和美德的说教,可以让孩子在任何人面前变得恭敬谦让,我们好像也在他人面前获得了体面,但是孩子却从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变成了一副干瘪的躯壳。只是呆滞、笨拙地发出和做出自己根本没有实践和体验过的东西。
多少小学生的作文里有“扶老奶奶过马路”、“让梨”、“给敬老院的爷爷洗脚”,在铺天盖地表达“爱”的作秀中,儿童实际失去的是对生命的意识能力与感受能力,由此无法产生真正的情感及适宜的情感表达。不能够体验到畏惧,不能够对生命的美丽和神秘感到惊奇,不能真的明白什么是爱。而这一切若在大自然中发生,却是那样自然而然。
身处大自然,儿童会对一草一木对话、嬉戏,他会情不自禁地触摸那皴老皱裂的树干,亲吻那随风舞动的花草,在这里他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活力与对等。而这些感受会自然而然的延伸到他的生活中。他会带着对花草树木和兔儿虫鱼的那种感受来感受他的生活交往对象。
在天使课(LOVE)中,有一个孩子养的小兔子耳朵受伤了,有一只耳朵直不起来了。孩子问老师:“老师,我的小兔子耳朵不好看了,不像其他小朋友的小兔子那么可爱,我可以换一只么?”
老师答道:“宝贝,你的兔子宝宝耳朵生病了,你觉得它不可爱了,问老师要换一只,老师要怎么办呢?因为老师在想,如果宝贝生病的时候,妈妈会不会来给老师说‘老师老师,我的宝贝生病了,他不像别的小宝贝那么可爱了,我想换个小宝贝可不可以啊?’宝贝想一想,妈妈会这样来给老师说么?宝贝生病的时候,妈妈是怎么样对宝贝的?”
孩子听完之后,低头想了一会,就告诉老师不要换了。并且在整个课程时间中都对他的小兔子呵护有加,平常活蹦乱跳的性子,到了和小兔子在一起的时候,就温柔的不得了,并且连他的妈妈都没想到,孩子回家后,莫名其妙的对她说了一声,“谢谢妈妈!”这就是爱,是真的理解与感恩。
与大自然有着亲密交流的孩子更懂得爱人。大自然所表达的爱是亲和一切的爱,包容一切的爱,这也使儿童能有更多的爱施予他人。正是具有了这种爱心,他们往往更具有仁慈的心胸和包容心。